【藍風箏 The Blue Kite】2019✪腦粉影評✪中國第五代導演,與張藝謀、陳凱歌並列

《藍風箏》帶給觀眾的是在平靜故事下的波濤洶湧,暗潮推起的是在海平線下方與礁岩碰撞出的激烈浪花; 如果你喜歡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也喜歡張藝謀導演的《活著》,那麼不容錯過的是這一部由田壯壯導演拍攝的《藍風箏》。由片名來看,彷彿是由一孩童的眼裡看望大人世界的紛爭與吵雜,這的確為其中之一要點; 第二,想像中關於風箏該隨風飛揚的飄泊自由,只是讓人們忘記了操縱風箏的線是拉扯在自己手中; 最後,所有的溫馨和關愛都無法和世代的變遷和政府的政策與之抗衡。回頭看看曾經如此渺小的人民,是如何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時,能夠讓自己不僅僅只是像浪花般美麗,而是在勾起最激昂時一次次小小的侵蝕著堅固的岩石,在日積月累下慢慢地成就自己辛苦一步步抵達的彼岸。

 

特別舉例出的《活著》及《霸王別姬》是因為這三位導演共同經歷了中國最令人無法想像的年代; 田壯壯導演也在一九九三年完成《藍風箏》作品後,被政府下達禁止拍攝電影禁令,長達八年。多慶幸,熱愛電影的我們是生於這個時代,回過頭看《藍風箏》時,情緒隨著小男孩鐵頭一樣,從小開始長大,偏偏又在終於好像明白了這個世界的道理後,隨之殞滅。優秀的點在於整部電影並非充滿著憤怒,也沒有過於激烈的情緒,而是包含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的種種運動; 而導演田壯壯則是將一整個國家的大運動和大歷史賦予在一個家庭、一個母親的遭遇、一個孩子的記憶,兩者並行的形象都是柔弱。從鐵頭呱呱落地一直描述到上了學,從『父親』、『叔叔』和『繼父』來涵蓋『社會主義改造和整風』、『大躍進』、『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 而在小鐵頭的家裡,三位男主人依序在這三個階段的革命中死去。

 

電影旁白是一個小小朋友聲音說著:『我出生在干井胡同。媽媽樹娟是小學老師,爸爸林少龍在圖書館工作。媽媽說,結婚當天因為聽到偉大領袖斯大林的死,她和爸爸的婚禮不得不推遲了十天。他們結婚的時候先拜毛主席,然後唱革命歌曲來慶祝; 青年人懷著遠大的理想、老年人越活越年輕,我們工人勞動最熱情。』在『爸爸』那一段描述的最為仔細,也是小鐵頭小小腦袋瓜兒裡記著的珍貴回憶,甚至是小鐵頭琅琅上口的『烏鴉歌』都是讓人耳熟能詳的感動人心。『烏鴉烏鴉在樹上,烏鴉真能飛,烏鴉老了不能飛,圍著小鳥叫,小鳥每天打食回,打食回來先喂母,自己不吃忍耐著,母親曾經喂過我。』這一段從小鐵頭牙牙學語到口齒伶俐地唱著『烏鴉歌』,一方面顯現與母親樹娟間的親情羈絆,另一方面也呈現了傳統美德; 相信當電影看到最後,也會因為這首歌來明白為什麼在陪伴著母親經歷三段婚姻後,還能如此深愛著母親,至少是完全和《小畢的故事》相反…

 

三段被政治迫害下的悲慘婚姻、三次經歷生離死別,幼年時的懵懂無知對小鐵頭來說是不能解理的過程,而對母親樹娟來說,更是人生中沉痛且不願意承受的悲劇。【所有的無助,都宛若那只父親留下的『藍風箏』就這樣孤伶伶地停留在那兒,任憑風吹雨淋後的千瘡百孔、即使記憶裡的像是清澈的天空般的藍顏色已逐漸淡去、就算它再也不可能乘風飛起,但至少它是活生生地存在過,負載著整個童年、帶領著母親的青春、記錄下歷史興衰、寫著身不由己、烙印著悲歡離合,當我暈倒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時,我看著那個由『父親』親手糊的藍風箏是這般陪著我走過惶恐與不安,現在破了掛在樹枝間,所謂平凡人的平靜與閑適祈求的期盼,其實也不過就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