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莉破壞王 System Crasher】2020| 親愛的媽媽 |腦粉影評
「媽媽,你今天會來嗎?」、「媽媽,那我可以唱一首歌給你聽嗎?」、「媽媽,這個歌是我自己創作的哦!」、「世界上人山人海,你是我最愛的人,哪怕是飛往無邊宇宙。我愛你勝過愛巧克力冰淇淋,就連炸薯條也不能相比。」、「媽媽,你喜歡嗎?」、「媽媽…」。《蘿莉破壞王》爆發的是觀眾內心的小宇宙; 電影開頭就是金髮小女孩班尼身上黏貼著各式各樣先進的醫療檢查儀器,她安份地躺在蒼白的病床上,直到醫生簡單地說可以結束了,並且打開一罐玻璃瓶裝的各種口味棒棒糖,班尼才又安靜的坐起來,熟練地穿上自己的衣服。直至此刻,我們都還不了解為什麼班尼被稱作『破壞王』? 可是當我們終於明白之後,其實都太晚了…她只是一位小女孩,渴望被母親擁抱在懷裡輕柔地撫觸頭髮並喃喃說著:「班尼,我愛你。」的小女孩…
有人說《蘿莉破壞王》像是札維耶多藍導演作品《親愛媽咪》,很可惜我並不這麼認為。在《親愛媽咪》中無論史帝夫的脾氣多麼暴躁又不受控,黛安都是將她抱在胸膛裡,告訴他這世界即使容不下他,最後都有黛安是愛著他的; 然而《蘿莉破壞王》則更像是《我想有個家》中不被受關注的小男孩贊恩,只是贊恩看清了家庭的悲歌,他寧願流浪、露宿街頭,也不再讓自己被父母決定人生。反觀班尼,她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其他兩個兄妹可以留在媽媽身邊,自己卻必須輪流在一所又一所的特教院之中,她被『放逐』了。9歲的班尼被視為『問題兒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一一言不合或是不順心就大吼大叫用盡所有畢生知道的髒話、又或是拳打腳踢地將對方海扁一頓,班尼的臉上和身上總是傷痕累累。然而當大家關注的焦點都在好動和過動症狀的主觀印象裡,班尼到底是為什麼被迫離開原生家庭、被迫用好戰的情緒來宣洩壓力?! 我們幾乎不曾看到班尼落淚,除了那一天當她知道自己必須離開陪伴自己三個月的青少年輔導員米查外,班尼只要一看到母親就笑的燦爛,彷彿過去因為被割捨掉的親情而悲憤的情感都消失無蹤,班尼只要有母親便一切都好了。可是,真正陪伴著她的只有巴法內老師。其實不只是巴法內老師,其他輔導員都洞悉了班尼原生家庭的問題,但是卻沒有人願意狠下心告訴9歲小女孩事情的真相。大人們的心軟,只是循序漸進地將班尼推向遠方; 班尼的過動症狀再加上她一心一意地渴望母親來社福機構的盼望,逐建起一座高牆,在班尼9歲的腦袋裡想不出其他的辦法,她只能放肆的尖叫、怒吼和自殘,但是所有不受控的行為背後都單純的指向唯一的原因…
我討厭《蘿莉破壞王》裡面各式各樣的大人們的角色,他們像是只會單向思考著該如何『抑制』過動兒行為,可是卻不深入了解班尼是為什麼突然開始出現這些病癥?! 但是就實際面而言,根據全球統計每100位兒童中就有5~7位和班尼一樣患有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狀,從小就在各種輔導機構與醫院穿梭的他們無法融入一般社會…社福機構的數量不足、輔導員缺乏…等等諸多困難下,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集中管理、統一治療。如果真的每一位孩童都要抽絲剝繭的去挖掘真正的核心原因,在現有的體制內是不可能完成的。班尼像是身著混世魔王的外衣,在城市邊緣獨自遊走…但是我喜歡《蘿莉破壞王》中班尼的單純,是恰好符合她9歲年紀的思考方式。所有令班尼執著的原因都不複雜,複雜的是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後只學會了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轉嫁在他人身人,非旦不會感到愧疚,反而是堂而皇之的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