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 The Great Hack】2019✪腦粉影評✪我們販售的是恐懼

Netflix (網飛) 推出的《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根本完全將大眾的恐懼攤在陽光下說個明白,例如我們是如何接受這項產品? 如何配合市場調查提供個人資訊? 過去到底有多少次我們都忽略了購物網站或是心理測驗平台的首頁『隱私權條款』? 我們有多少資訊流露在外供製造商使用? 或是每當我們一登入Facebook時的定位模式、會按下讚的喜好類別、戀愛情況、家庭背景…等等等,原來都已經被大數據記錄下來,當適合的買主出現時,我們已經配合度超高的白老鼠…根本早就走進那個放著香噴噴起司塊的捕鼠籠裡,渾然不自知,還會得意洋洋的認為自己最新一則動態貼文獲得多少關注或是開心符號。當馬克祖克柏發明出Facebook時,在大家都還沉浸在維繫一段情誼(或友誼) 只需要透過Facebook就完全無國界的興奮感,殊不知原本可能是馬克視克柏社群網站架構的好意,已經一點一滴逐漸被推翻。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很多人在決定要按下播放鍵時,都不免先考慮著會不會是一部很硬的紀錄片類型故事,但其實Netflix曾經推出一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時,就已經挖掘出紀錄片式電影的另一境界。無論是故事內容及表達方式,舉例在《劍橋分析事件》開頭時,並非平鋪直敘的以非法帶動風向或是陰謀政治論的主題來造成觀眾可能主權的排斥感; 而是先從一名大學教授卡洛爾揭開序幕,他不惜花費大量時間跨國提出訴訟,要求劍橋分析公司歸還屬於他個人的數據資料歷程,進而慢慢剝開涵蓋在所謂『數據分析』包裝下的個人資訊。且當個人資訊問題像是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隨著愈發不可收拾,其實幕後推手是人們對於『我同意』條款都快速跳過的偷懶勁有關。坦白說,在《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搬上大螢幕前,少之又少的人會仔細思考每一次透過例如Facebook連結進入其他網站,且當該網站又要求必須登入才能使用時,我們總是毫不猶豫,甚至是習慣性的直接套用Facebook連動模式簡易登入及註冊,而又就在這一刻起,你的資料已經在同意之下移轉到另一個平台,只是我們都還沒有細想影響到自己權益的究竟佔多大比例?! 或者是鴕鳥心態的認為自己又不是什麼大人物,幹嘛需要被竊取個資…等等時,都已經留下了非常多的數位足跡,能夠充份地分析出使用者偏好項目,所以當大夥兒開玩笑的說:「Facebook是不是在身上裝竊聽器啊?! 不然怎麼會剛好聊天到需要什麼的時候,網頁隨即顯示的廣告區塊正是自己想知道或想要的?」,而我們又好巧不巧的點進去廣告版位時,就是完全BingGo 大數據平台在鋪陳確認分析數據正確性的線索問題,使用者選取廣告並按下滑鼠左鍵就是正中紅心。而這些,都是我們在享受科技網路帶來的便利性時,完全沒有考量到的風險評估。大夥兒無心插柳成蔭的是被有心人士拿來操弄金錢、權力、仇恨及謊言。

 

隨著新聞媒體不斷放送的各式網路平台最受歡迎的報導或是文章時,又有誰仔細去研究或探討過最開始的源頭是誰? 什麼情況下導致希拉蕊一夕間成為謊言的代言人? 或是什麼樣的前提下讓脫歐也能夠是由幕後操控? 得利者是誰? 被利用的是不是我們? 那些包裏在權力鬥爭下的精心謀算,才是民眾真正應該關心及在乎的,然而,大多數人民都忽略掉了。大家關心的開始是自己有沒有跟得上各式互動網站和社群軟體的熱門話題? 有沒有立馬也po上一則貼文表達自己跟上『流行』的立場? 隨著時間腳步快速前進,我們是不是愈來愈單方面地接受所有為『反對而反對』的口號? 那是哪一部份人性的脆弱及不堪讓我們願意接受網路媒體聲浪帶來的影響力?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帶來的是日後我們在使用社群軟體或是『跟風』之際,希望都可以再更審慎面對…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