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2020|一生都該欣賞二次的電影|腦粉影評

最動人的樂章 十八年前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那時候肯定是太嫩了,我還無法理解透過每一個彈奏的琴鍵下,傳遞出來的是多麼悠揚的撼動; 闊別十八年在今日,再欣賞一遍《海上鋼琴師》,時間的淬鍊原來是文火,讓爐上的那鍋煲湯越燉越濃厚。酸甜苦辣再不堪回首的記憶,餘下的只是宛若曾照亮苦悶的一盞微燈,而所有的甘來成就了現在的自己。1900是純粹的將自己安放在一處最平穩且熟悉的環境,那艘巨大無比的郵輪,是一趟又一趟地承載著所有人民的夢想「啊~ 美國」,一個代表著自由、歡樂的夢想國度; 而1900則是一次又一次地蹲坐在那小小的圓型窗戶旁看著每一次抵達港口時,那些止不住熱情奔放的陌生人們。相較於渴望著「新生活」的平凡如我們,1900發自內心地陪伴這些單程票的乘客,渡過一夜又一夜本是無奇的夜晚; 1900用鋼琴聲撫慰了當渺小人類在大海中徜徉與不安,偶爾是輕快的和諧音符,手指一遍遍撫觸過88個黑白相間的琴鍵,組成一首又一首沒有曲名的動人樂章。快樂在1900的生命裡像是與生俱來,他喜歡將喜悅帶給這些連名字都喊不出的陌生人,然後再獨自沉澱著思緒。

 

那一日在大雨傾盆的甲板處,1900第一次被一個女孩子吸引,堅毅的目光始終鎖定在遠方,就是這片汪洋大海上。海浪的每一次起伏,該像是一場溫暖的擁抱,即使雨滴已經浸溼看起來狼狽的深色帽簷,那又何妨? 迎來的新大陸,充滿著未知卻又富有想像力的美妙,與其問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或許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願意下船? 選擇抵達另一座截然不同和變數的城市,我們會不會是希望改頭換面? 或是希冀會有更遼闊的天空讓人展翅飛翔? 如果現在的生活已經讓人沒有更多的憧憬呢? 是不是就願意停佇飄泊不歇的腳步留下?

 

一九零零年的一月一日在豪華郵輪維吉尼亞號上,一位目不識丁的黑人大叔丹尼在演奏鋼琴上「發現」可愛的小寶寶安靜地躺在白色的紙箱裡。丹尼認為這是老天爺要送給自己的禮物,雖然其他工人們都哄堂大笑地認為這根本是鬧劇一椿,可是完全沒有挫敗丹尼的樂觀,他盡心盡力的教育著1900,如同天下父母心,丹尼希望1900可以超越自己,甚至是肯定超越自己。從此1900就在維吉尼亞號上渡過生命中的每一天,1900其實是很「享受」的,小時候丹尼在船樑上牢牢綁緊布帶,然後把小1900放在那張由布帶編起來的嬰兒床上,海浪的每一回推進,都是讓小1900安逸又舒服的沉沉入睡。1900喜愛大海的懷抱,所以他唯有在船艙內的鋼琴上彈奏出一首又一首扣人心弦的樂章; 這些不知名的曲子讓1900聲名遠播,許多人上船只是為了能夠親耳聆聽1900的即興表演。金錢與榮華富貴都吸引不了1900的目光,是打從心底相信隨著海浪起伏而滑動的琴鍵才該是自己唯一的歸處。

 

也有人評論《海上鋼琴師》是爵士樂的崛起,從興盛繁華到落盡,「不知道是什麼音樂的音樂就是爵士」好像已經根深蒂固在心裡。若只把《海上鋼琴師》當作一項「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將原本不具有生命的意境轉化成形體進而敘述,彷彿又浪費了那場美麗的邂逅。1900曾經為了一見鐘情的女子下定決心走向船梯,準備迎向那對自己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世界裡,也好像是扼腕般,當他下船梯到一半抬頭一望時,街道巷景直映入觀眾眼簾,短短沉默幾秒後1900轉身回到熟悉的船艙間。1900為此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與任何人交談,只是安靜地待在一個小夾板內; 這裡是1900的全世界,從船頭到船尾、從鋼琴白鍵再到七個八度音之後的白鍵,1900是在「有限」的生活中發揮無盡的想法。偶爾慷慨激昂、偶爾又宛如低鳴著悲愴、時而來回彈奏的弦律是喜悅跳動的節拍,詩人透過一首詩舒發內心情感、一位鋼琴師經由一首樂章回顧此生摯愛…

 

戰爭開始,維吉尼亞號從豪華郵輪變成軍用醫事船隻,1900依然安份地扮演著一個沉默的角色。他的不張揚只是為了繼續生活在從有記憶以來就沒有且不該變動的「家」,隔著窗外的世界是完全一無所知,從小被教導著的只是在「一艘郵輪」內生活,偏偏這個地方對其他人來說只是「過客」…每個音符都像是內心深處的盼望,敲擊出來的音調都是一個字母,拼湊出來的是夢想和徬徨。我們都只看見了華麗的彈奏琴藝,目不睱給的忘記聆聽出滑音技巧的半音,主弦律言猶在耳,卻沒有仔細發現宛如猶豫不決又像是試探的和弦。其實我們都是1900吧!「不是我看到的東西阻止我,而是我看不見的東西。」 致無處安放孤獨靈魂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