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著父親的回憶電影【八月 The summer is gone】✪腦粉影評✪2017

仰望著父親的回憶電影【 The summer is gone】✪腦粉影評✪2017

「#八月」沒有辦法很籠統的說出一個準確的劇情。藉由兒時回憶生活描寫出對於「父執輩」的印象表達; 如果父執輩這個詞過於寬廣,那麼不如就定義為父親吧! 菲其實很羨慕張大磊導演能夠將對父親的定義呈現的如此真實不做作;而近結尾時全家福合照的一個動作,則更是將自己的父親視為人生中一大影力。回憶中生活的點滴成就了八月這部電影; 甚至是從張大磊導演的作品上看見了楊德昌導演的影子。大概是因為相似的節奏更能營造出完整的氛圍,讓每一個記憶中的日子都毫不浪費。

在這次參加了藍祖蔚老師擔任主講人的映後中,張大磊導演提出了「聲音」是他對回憶的某種記憶方式。而就在這個「已經過去了」的記憶中,八月除了利用黑白樣貌的方式呈現外,再加上「周遭環境」的那些聲響,更是容易帶領觀眾彷彿搭乘上時光機一同回到了那一個張小雷( #孔維一 /飾) 即將升上三中的暑假(八月)。在這部電影提供的「聲」效超乎我們所見解,它可以細膩到先讓你看著小販的叫賣聲然後直至他轉了彎、直至你和小雷一樣在家中,都可以因為身處不同的環境、小販沿街的叫賣聲、室內室外的不同,而我們只要單單坐在電影螢幕前就可以感受到。這絕對是「八月」迷人之處所在。

張大磊導演某些地方其實與楊德昌導演相似。例如他們會拍上一整天只為了那短短的兩分鐘; 明星演員對於導演來說,更希望的是最樸實等於沒有演技的演技。在看著小雷奔跑來奔跑去的樣子,也讓菲想起了楊導的「#一一」中的洋洋,兩個孩子都沒有太多的對白,但都對「生活」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是那對未來眼光閃爍著憧憬的模樣為「八月」這部電影更增添吸引人的主要原因。父親問:「為什麼想上三中呀?」:「因為三中的制服和皮帶很帥啊。」總算在一團和氣的父子關係中扔下爆彈,而後續發展更是讓人在映後津津樂道。

由於整部電影皆採黑白方式呈現,我們更容易看出與其他商業片的不同; 而兩人之間的父子情誼著實是讓人羨慕的。那些彆扭以後、那段皮帶擱下、父親那意有所指的眼神,都不會因為是素人演員而韻味減分。就算張導說自己原本沒有想成為一位電影人的,也都在不知不覺中踏上父親曾經的腳步。

而「八月」帶出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名即將升上三中小男孩的暑假,他還包括了也許剛好是青春期的轉變(這個從小雷一直偷偷「窺探」對面住戶的小姊姊,可以看出來)、稚嫩的情緒從看見三哥抱著父親的遺物涰泣後面對父親離鄉。反觀母子之間是較生疏的,母親帶給小雷的場景多是「吃飯」和嘮叨(譬如為了小雷可以上三中,每差一分要花全家一個月薪水等)。想當然父親帶給小雷(又或是張大磊導演)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了。

  • 關於大家最疑惑的小雷夢境張導也有特別說明,那是他小時候的的確確夢過的故事,也因為印象太深刻了,所以私心的把這一部份放到「八月」這部電影裡。出生於內蒙古的張大磊導演小的時候,以為除了內蒙古以外的地方就只是高高的山和小溪,所以在夢裡就是在一個出生地以外的地方。而那隻死去的羊肚子裡不停地撈出的是羊糞。張大磊導演也有說曾有熱心的影迷谷哥的「死去的羊」夢境代表的事情,而那時的解是「父親工作上的變動」,這個說法也與電影中的張小雷和現實生活中的張導家庭裡父親工作不順遂不謀而合了。